11月9日至21日,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。这是粤港澳首次联合举办此项赛事。连日来,赛场上精彩赛事不断,让体育迷们尽享运动乐趣。受到这种氛围的感染,我下班后渴望尝试一些运动,感受一下活力和快乐。我相信,体育之美不仅在于顶尖运动员的巅峰对决,更在于全民参与热情的澎湃。热爱民族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。当然,作为健身新人,我也注意到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“统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,加快体育强队建设”。未来五年,体育力量靠什么强起来?首先可以看出健身的好处发展共享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们打牢基础,累计投入56.5亿元,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价向社会开放。很多人应该和我有同样的感受:广场上跳健美操、广场舞的人数持续增长。 “15分钟健身圈”让健身需求触手可及,全民健身的舒适感明显提升。目前,全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超过38.5%。未来,我相信这个比例肯定会越来越大。归根到底,群众体育的核心是“人”。相信随着全民健身竞赛“区域赛”下沉机制的不断深化,参与运动将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。我一直相信能够带来发自内心的快乐和真正的健康,才是全民体育、全民健身应有的最“硬价值”。第二,什么是体育强国的实力?这体现在产业融合、赋能发展上。体育综合价值的全面释放将为各相关领域增添更多发展机遇。例如,活动为新兴产业提供了机会,而机会则源于一张具有多种价值的活动门票。有的人在一个城市跑马拉松,比赛结束后就寻找当地的名店品尝味道;有些人跟随冲浪赛事前往海滩,白天观看比赛,晚上则在村庄和市场闲逛,欣赏烟花。体育已成为连接生活的新纽带。体育强国产业融合的力量体现在“一事燎城”的联动效应当然,赛事经济带来的远不止于此。“村超”、“苏超”、全运会、亚运IP的影响力将超乎我们的想象。据统计,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3.67万亿元,近五年年均增速超过10%。以亚运会为例,亚运会期间,周边地区消费增长超过40%。浙江今年举办了300多场国际国内赛事,亚运会红利不断释放,看看今夏最“火爆”的“苏超”,比赛日期间主场接待外国游客同比增长23.22%;商业流通企业监测的江苏重点销售增长33.7%,客流量增长28.9%;前7轮比赛拉动多种场合消费突破3800亿元……从“看比赛”到“消费”,从“运动”到“生活”,体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,带动万亿体育产业,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。未来五年,一个体育强国的“实力”将体现在精神层面的升华上。作为中国精神的典范,体育精神将继续体现在全民参与的实践中——赛场上的努力和坚持,与邻居的默契配合,以及我们每个人的自我突破,这些都定义了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、更团结”的基本理念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积极拼搏的精神也将向世界展示一个热情高涨、充满活力、充满希望、强大的中国。晶彩观察,下一期再见!
编辑:王志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