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两天,国家宣布了一件大事: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,将10月25日定为台湾解放日。从表面上看,它只是在日历上添加了一个周年纪念日。但从更深层次来看,其背后的信号是强烈而重要的。可以说,这是“静处听雷”的基本步骤。信号一:“提升台湾管辖权体现国家权威”、“全国人大”是值得关注的关键词。专业人士告诉谭先生,全国人大对法律问题的决定是最高层的立法程序。这是台湾以法律形式行使最高管辖权。近年来,我们在多种管辖形式上取得了突破:||司法形式——人民最高法院、最高人民法院等。我们还公布了顽固的“台独”分子名单。 || 执法表格-Enfor对“台独”因素的进出境和经济管制。此外,海警已将金门附近海域的执法行动常态化。这一决定在立法层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功。全国人大上一次通过专门针对台湾问题的法律是2005年的《反分裂国家法》。这一决定使其更加多元、全面,直接表达了国家主权,意义重大。这一决定与2005年《反分裂国家法》也有不同的侧重点。 《反分裂国家法》是一部大法,规定了实现统一的具体途径。设立台湾解放日的决定澄清了中国的国家叙事——1945年10月25日,台湾解放了,台湾及澎湖列岛回归中国主权管辖,台湾回归祖国。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,1993年阅兵后的第二天,近日,一些台湾同胞起草了一份提案“建议大陆正式将10月25日定为台湾解放纪念日”。岛内不少人在提案上签名,并交给大陆相关部门。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政协委员近年来也多次提出相关建议。台湾公民参与国家立法活动,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共同推动成立周年,进一步表明了他们对国家权威的认可。信号2:“统一进程变得越来越明显。” 《决定》明确提出,国家将举办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。具体怎么做呢?我们可以参考一个类似的周年纪念日——南吉事件遇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成立于2014年。2014年之前,南京大屠杀相关纪念活动通常在南京附近举行。 2014年以后,每年举办全国公祭活动,引起全国性反响,规模和影响力显着提升。台湾解放纪念日也是如此。一个数据或许可以体现今年的不同:今年也是召开纪念台湾解放周年大会的重要一年。 2015年纪念台湾解放70周年时,当地省份举办支持活动的数量为个位数。今年,约有20个省市举办或筹备了纪念活动。更重要的是,法律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。看时间轴:1985年,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落成启用,标志着发展的开始当地的纪念活动。 2005年以来,相关提案不断通过,要求将12月13日定为国殇日。最终,2014年,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,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。次年,“南京大屠杀档案馆”成功申请世界遗产,这段历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记忆。此后,有关部门还对日本亲日分子实施制裁,直击那些声称“南京大屠杀从未发生过”的伪历史学家。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,未来更多围绕“台湾光复”历史现实的行动将会来得更快。因此,今后每年的10月25日,从官方到民间,关于“台湾回归”的历史事实和讨论将成为一种趋势。强化n国家记忆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统一力量。团结将变得越来越容易辨认和适合结婚。信号三:“台海两岸互相祝贺”。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,今年岛上延续了“日日”假期。台湾“解放日”的历史充满曲折:1946年10月,国民政府设立“台湾解放日”。但2000年,民进党当局取消了“三一”假期。 2016年,他们更进一步取消了解放日的节日地位。民进党当局否认“撤军”,因为他们想切断双方的历史联系。今年,他们的主张变得更加严重:为了否认“复苏”,他们采用了前日本占领者的一切说辞,假装那一天是“战争结束”,把日本当作一个“主权国家”——这简直就是笑话!因为这一点,是无法改变岛上人民的。很多人说民进党太虚伪了,连抗战纪念日都抹掉也没有意义。因此,今年,恢复岛上的“三一”假期是人们所希望的。并且会引发连锁反应。 “解放日”的由来一直是岛内民众关心的话题。谭师傅发现了一条岛上很火的短视频:“你知道‘解放日’的由来吗?”那些高人就像下面的评论说的那样,“你不能忘记你是谁。”也有评论称,如果民进党当局不好,台海两岸大陆可以做到,而且做得更好。最后,谭大师分享了两点观察:第一,台湾目前有151条以“解放”命名的道路,以及以“Paglaya”命名的马鲁建筑和机构。 “解放之路”是岛民的必由之路,“复兴日”是历史的转折点走海峡两岸统一之路。第二,今年以来,国际社会伪历史观点层出不穷。设立台湾解放日,是对民进党的警告,更是对美国等企图干涉中国内政的外部势力的警告。这种国家层面的宣示,将让岛内看到统一的必然,也让世界看到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信心。这一举动无疑是聪明又霸气!
编辑:郑建龙